- A+
纳兰性德
清代诗人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"纳兰词"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"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"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
纳兰性德诗词作品
- 浣溪沙·身向云山那畔行
- 江城子·咏史
- 木兰花·拟古决绝词柬友
- 长相思·山一程
- 菩萨蛮·隔花才歇帘纤雨
- 忆秦娥·山重叠
- 踏莎美人·清明
- 浣溪沙·谁念西风独自凉
- 东风齐着力·电急流光
- 虞美人·春情只到梨花薄
- 疏影·芭蕉
- 浪淘沙·望海
- 浣溪沙·万里阴山万里沙
- 秣陵怀古
- 临江仙·孤雁
- 南楼令·古木向人秋
- 虞美人·银床淅沥青梧老
- 采桑子·谁翻乐府凄凉曲
- 于中好·独背残阳上小楼
- 采桑子·当时错
- 浣溪沙·已惯天涯莫浪愁
- 酒泉子·谢却荼蘼
- 南乡子·秋暮村居
- 琵琶仙·中秋
- 画堂春·一生一代一双人
- 菩萨蛮·催花未歇花奴鼓
- 采桑子·塞上咏雪花
- 采桑子·严宵拥絮频惊起
- 淡黄柳·咏柳
- 减字木兰花·新月
- 眼儿媚·咏梅
- 木兰花慢·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
- 蝶恋花·眼底风光留不住
- 浣溪沙·欲寄愁心朔雁边
- 采桑子·桃花羞作无情死
- 虞美人·曲阑深处重相见
- 南乡子·为亡妇题照
- 减字木兰花·相逢不语
- 少年游·算来好景只如斯
- 浣溪沙·败叶填溪水已冰
- 蝶恋花·辛苦最怜天上月
- 菩萨蛮·朔风吹散三更雪
- 落花时·夕阳谁唤下楼梯
- 青衫湿·悼亡
- 采桑子·冷香萦遍红桥梦
- 如梦令·黄叶青苔归路
- 南歌子·古戍饥乌集
- 虞美人·彩云易向秋空散
- 浣溪沙·凤髻抛残秋草生
- 山花子·风絮飘残已化萍
- 浣溪沙·谁道飘零不可怜
- 生查子·惆怅彩云飞
- 于中好·别绪如丝梦不成
- 临江仙·寒柳
- 浣溪沙·庚申除夜
- 虞美人·残灯风灭炉烟冷
- 如梦令·纤月黄昏庭院
- 蝶恋花·出塞
- 于中好·握手西风泪不干
- 菩萨蛮·白日惊飚冬已半
- 清平乐·弹琴峡题壁
- 如梦令·万帐穹庐人醉
- 浣溪沙·雨歇梧桐泪乍收
- 风流子·秋郊即事
- 采桑子·九日
- 减字木兰花·烛花摇影
- 临江仙·点滴芭蕉心欲碎
- 虞美人·愁痕满地无人省
- 赤枣子·寄语酿花风日好
- 满江红·为问封姨
- 采桑子·海天谁放冰轮满
- 点绛唇·咏风兰
- 采桑子·土花曾染湘娥黛
- 于中好·雁帖寒云次第飞
- 点绛唇·黄花城早望
- 菩萨蛮·黄云紫塞三千里
- 菩萨蛮·问君何事轻离别
- 洛阳春·雪
- 蝶恋花·又到绿杨曾折处
- 汤泉应制
- 昭君怨·暮雨丝丝吹湿
- 点绛唇·一种蛾眉
- 菩萨蛮·阑风伏雨催寒食
- 采桑子·谢家庭院残更立
- 采桑子·那能寂寞芳菲节
- 鹊桥仙·乞巧楼空
- 如梦令·正是辘轳金井
- 于中好·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
- 浪淘沙·夜雨做成秋
- 寻芳草·萧寺记梦
- 清平乐·凄凄切切
- 浣溪沙·姜女祠
- 生查子·鞭影落春堤
- 清平乐·风鬟雨鬓
- 临江仙·丝雨如尘云著水
- 沁园春·代悼亡
- 梦江南·昏鸦尽
- 鬓云松令·枕函香
- 相见欢·微云一抹遥峰
- 沁园春·丁巳重阳前
- 送荪友
- 浪淘沙·红影湿幽窗
- 摸鱼儿·午日雨眺
- 洞仙歌·咏黄葵
- 金缕曲·赠梁汾
- 河传·春浅
- 菩萨蛮·新寒中酒敲窗雨
- 于中好·谁道阴山行路难
- 浣溪沙·杨柳千条送马蹄
- 台城路·白狼河北秋偏早
- 清平乐·发汉儿村题壁
- 青衫湿遍·悼亡
- 金菊对芙蓉·上元
- 百字令·宿汉儿村
- 塞外示同行者
- 望江南·咏弦月
- 菩萨蛮·榛荆满眼山城路
- 采桑子·白衣裳凭朱阑立
- 金缕曲·亡妇忌日有感
- 南乡子·烟暖雨初收
- 虞美人·风灭炉烟残灺冷
- 清平乐·孤花片叶
- 满江红·代北燕南
- 卜算子·新柳
- 清平乐·将愁不去
- 生查子·短焰剔残花
- 南乡子·捣衣
- 拟古
- 忆桃源慢·斜倚熏笼
- 菩萨蛮·飘蓬只逐惊飙转
- 好事近·帘外五更风
- 点绛唇·小院新凉
- 梅花落
- 菊花新·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
- 浣溪沙·十八年来堕世间
- 盛京
- 霜天晓角·重来对酒
- 浣溪沙·残雪凝辉冷画屏
- 齐天乐·上元
- 金缕曲·慰西溟
- 菩萨蛮·萧萧几叶风兼雨
- 好事近·何路向家园
- 采桑子·明月多情应笑我
- 如梦令
- 河渎神·风紧雁行高
- 清平乐 忆梁汾
- 菩萨蛮·为春憔悴留春住
- 忆王孙·西风一夜剪芭蕉
- 浣溪沙·记绾长条欲别难
- 浣溪沙·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
- 虞美人·黄昏又听城头角
- 赤枣子·风淅淅
- 金缕曲·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
- 秋日送徐健庵座主归江南
- 江行
- 菩萨蛮·隔花才歇廉纤雨
- 玉连环影·何处
- 拟古
- 点绛唇
- 一丛花·咏并蒂莲
- 南海子
- 踏莎行·月华如水
- 临江仙·夜来带得些儿雪
- 海棠春·落红片片浑如雾
- 浣溪沙·十里湖光载酒游
- 芳树
- 柳条边
- 山花子·小立红桥柳半垂
- 于中好 咏史
- 南乡子·泪咽却无声
- 净业寺
- 扈驾马兰峪赐观温泉恭纪十韵
- 浣溪沙·咏五更和湘真韵
- 于中好·雁贴寒云次第飞
- 菩萨蛮·雾窗寒对遥天暮
- 鹧鸪天·雁贴寒云次第飞
- 填词
- 好事近·马首望青山
- 水龙吟·题文姬图
- 采桑子·彤霞久绝飞琼字
- 浣溪沙·伏雨朝寒愁不胜
- 沁园春·试望阴山
- 一络索·过尽遥山如画
- 满庭芳·堠雪翻鸦
- 青衫湿·近来无限伤心事
- 于中好·小构园林寂不哗
- 渔父·收却纶竿落照红
- 天仙子·渌水亭秋夜
- 菩萨蛮·春云吹散湘帘雨
- 卢子谅时兴
- 四和香·麦浪翻晴风飐柳
- 临江仙·昨夜个人曾有约
- 山花子·林下荒苔道韫家
- 浣溪沙
- 天仙子·月落城乌啼未了
- 浣溪沙·一半残阳下小楼
- 咏笼莺
- 梦江南·新来好
- 鬓云松令·咏浴
- 水调歌头·题西山秋爽图
- 生查子·东风不解愁
- 景山
- 鹧鸪天·离恨
- 茅斋
- 南海子
- 采桑子·凉生露气湘弦润
- 拟古
- 班婕妤怨歌
- 西苑杂咏和荪友 其一
- 西苑杂咏和荪友 其四
- 红窗月·燕归花谢
- 忆江南·宿双林禅院有感
- 眼儿媚·咏红姑娘
- 采桑子·拨灯书尽红笺也
- 赤枣子
- 拟古 其六
- 采桑子
- 金缕曲
- 汤泉应制
- 谒金门·风丝袅
- 菩萨蛮·晶帘一片伤心白
- 相见欢·落花如梦凄迷
- 西苑杂咏和荪友 其二
- 采桑子
- 荷叶杯·知己一人谁是
- 密云
- 朝中措·蜀弦秦柱不关情
- 采桑子
- 踏莎行·倚柳题笺
- 昭君怨·深禁好春谁惜
- 扈跸霸州
- 汤泉应制
- 眼儿媚·林下闺房世罕俦
纳兰性德古籍名句
- 萧萧落木不胜秋,莫回首、斜阳下。 纳兰性德《一络索·过尽遥山如画》
- 一往情深深几许?深山夕照深秋雨。 纳兰性德《蝶恋花·出塞》
- 被酒莫惊春睡重,赌书消得泼茶香,当时只道是寻常。 纳兰性德《浣溪沙·谁念西风独自凉》
- 红泪偷垂,满眼春风百事非。 纳兰性德《采桑子·当时错》
- 风淅淅,雨纤纤。难怪春愁细细添。 纳兰性德《赤枣子·风淅淅》
- 骊山语罢清宵半,泪雨霖铃终不怨。 纳兰性德《木兰花·拟古决绝词柬友》
- 无聊成独卧,弹指韶光过。 纳兰性德《菩萨蛮·新寒中酒敲窗雨》
- 不忍覆余觞,临风泪数行。 纳兰性德《菩萨蛮·催花未歇花奴鼓》
- 漫惹炉烟双袖紫,空将酒晕一衫青。 纳兰性德《浣溪沙·伏雨朝寒愁不胜》
- 山一程,水一程,身向榆关那畔行,夜深千帐灯。 纳兰性德《长相思·山一程》
- 君行四月草萋萋,柳花桃花半委泥。 纳兰性德《送荪友》
- 桃根桃叶终相守,伴殷勤、双宿鸳鸯。 纳兰性德《一丛花·咏并蒂莲》
- 相思相望不相亲,天为谁春。 纳兰性德《画堂春·一生一代一双人》
- 风一更,雪一更,聒碎乡心梦不成,故园无此声。 纳兰性德《长相思·山一程》
- 水墨画疏窗,孤影淡潇湘。 纳兰性德《木兰花慢·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》
- 谁念西风独自凉,萧萧黄叶闭疏窗,沉思往事立残阳。 纳兰性德《浣溪沙·谁念西风独自凉》
- 一任紫玉无情,夜寒吹裂。 纳兰性德《琵琶仙·中秋》
- 若似月轮终皎洁,不辞冰雪为卿热。 纳兰性德《蝶恋花·辛苦最怜天上月》
- 春云吹散湘帘雨,絮黏蝴蝶飞还住。 纳兰性德《菩萨蛮·春云吹散湘帘雨》
- 败叶填溪水已冰,夕阳犹照短长亭。 纳兰性德《浣溪沙·败叶填溪水已冰》
- 曲阑深处重相见,匀泪偎人颤。 纳兰性德《虞美人·曲阑深处重相见》
- 酷怜娇易散,燕子学偎红。 纳兰性德《临江仙·丝雨如尘云著水》
- 红叶满寒溪,一路空山万木齐。 纳兰性德《南乡子·秋暮村居》
- 凄凉别后两应同,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。 纳兰性德《虞美人·曲阑深处重相见》
- 最是繁丝摇落后,转教人忆春山。 纳兰性德《临江仙·寒柳》
- 终古闲情归落照,一春幽梦逐游丝。 纳兰性德《浣溪沙·杨柳千条送马蹄》
- 朔风吹散三更雪,倩魂犹恋桃花月。 纳兰性德《菩萨蛮·朔风吹散三更雪》
- 杨柳千条送马蹄,北来征雁旧南飞。 纳兰性德《浣溪沙·杨柳千条送马蹄》
- 握手西风泪不干,年来多在别离间。 纳兰性德《于中好·握手西风泪不干》
- 便向夕阳影里,倚马挥毫。 纳兰性德《风流子·秋郊即事》
人物生平
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(公元1655年1月19日),纳兰自幼饱读诗书,文武兼修,十七岁入国子监,被祭酒徐文元赏识,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。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,考中举人。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,成为贡士。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。康熙十五年补殿试,考中第二甲第七名,赐进士出身。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,拜徐乾学为师。在名师指导下,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——《通志堂经解》,深受皇帝赏识,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。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,编成四卷《渌水亭杂识》,当中包含历史、地理、天文、历算、佛学、音乐、文学、考证等等知识,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。
御前侍卫
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,康熙爱其才,又因纳兰出身显赫,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(纳兰的母亲出身爱新觉罗皇族;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贝勒,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),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,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,多次随康熙出巡。还曾奉旨出使梭龙,考察沙俄侵边情况。
寄情诗词
作为当朝重臣纳兰明珠的长子,本来注定荣华富贵,繁花著锦。作为皇帝身边的,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。随皇帝南巡北狩,游历四方,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,随皇上唱和诗词,译制著述,因称圣意,多次受到恩赏,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,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,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。
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,他淡泊名利,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,虽"身在高门广厦,常有山泽鱼鸟之思"。纳兰一生虽懂骑射好读书,却并不能在一等侍卫的御前职位上挥洒满腔热情。
康熙十三年(1674年),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。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,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,成为《饮水词》中拔地而起的高峰,后人不能超越,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。
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,名为《侧帽集》,又著《饮水词》。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,共349首,合为《纳兰词》。传世的《纳兰词》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,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。时人云,"家家争唱《饮水词》,纳兰心事几人知?"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。
纳兰性德交友"皆一时俊异,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",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,如顾贞观、严绳孙、朱彝尊、陈维崧、姜宸英等。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,不仅仗义疏财,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,如同"平原君食客三千"一样,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,使得其住所渌水亭(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)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。
藏书大家
纳兰性德一生爱书藏书,从师顾贞观、陈维菘、徐乾学,研讨经学。曾耗资40万金,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,刻为《通志堂经解》1860卷(后世学者何焯编撰有《通志堂经解目录》)。辑有《全唐诗选》。著有《通志堂集》、《饮水词》、《渌水亭杂识》、《大易集仪萃言》、《删补大学义粹言》、《词韵正略》、《陈氏礼记集说补正》等书。晚年笃意于经史、书法、诗文。嘱友人秦松龄、朱彝尊为购求宋元诸家经解,得抄本140余种,环拥古书万卷,建藏书楼"通志堂"、"珊瑚阁",以弹词歌曲、评定书画、鉴藏古籍为乐。藏书印有"珊瑚阁"、"绣佛斋"、"鸳鸯馆"等字。
英年早逝
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,一醉一咏三叹,而后一病不起。七日后,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(公元1685年7月1日)溘然而逝,年仅三十岁(虚龄三十有一)。纳兰性德葬于何处位于海淀区上庄乡上庄村北,皂甲屯西一处台地上。建于清代顺治三年,总面积约为340亩,墓地分为南寿地、北寿地两个部分,共有宝顶9座,土坟两座。
纳兰性德墓的宝顶建筑宏大,底座为青石,宝顶中部为汉白玉,镌刻有图案,上部为三合土夯实的半圆顶。纳兰氏家族墓地在清代基本保存完好,后多次被盗。1966年"文化大革命"期间,遭到严重破坏。1970年冬,被彻底拆毁。